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发新帖

183

积分

好友

主题
发表于 2013-3-27 15:36:47 | 查看: 7546 | 回复: 0
紫砂的魅力是多方面的,独特的泥料、独特的成型工艺、多元的文化内涵,构建成一个精彩纷呈的紫砂世界。

而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,紫砂都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。

一、紫砂泥料源于“始陶异僧”

明代周高起写了第一本记载宜兴壶的著作《阳羡茗壶系》,其中记载了紫砂泥被发现的故事:“相传壶土初出用时,先有异僧经行村落,日呼曰:卖富贵土。人群嗤之。曰:贵不要买,买富何如?因引村叟山中产土之穴,去及发之,果各五色,灿若披锦。”2003年1月,在宜兴市丁蜀镇中心文化广场大水潭边上,矗立起一座将近3米高的紫砂雕塑“始陶异僧”。那里是传说中带来“富贵土”的高僧消失之处。

二、紫砂工艺源于“金沙寺僧”

金沙寺在江苏宜兴湖父山间,湖父镇的西南角,离丁蜀镇约十余里。为唐相陆希贤之山房。明代周高起《阳羡茗壶系·创始篇》:“金沙寺僧逸其名,闻之陶家云:僧闲静有致,习与陶缸瓮者处,抟其细土,加以澄练,捏筑为胎,规而圆之,刳使中空,踵傅口柄盖的,附陶穴烧成,人遂传用”。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,较难查号,推断比供春年代略早,约在成化、弘治年间。

供春(约1506—1566),又称龚春。正德嘉靖年间人,生卒不详。原为宜兴进士吴颐山的家僮。吴读书于金沙寺中,供春利用侍候主人的空隙时间,学金沙寺老僧制壶。被后世尊为紫砂鼻祖。

三、佛教对紫砂文化的影响

1、赵州茶

相传赵州(唐代高僧从谂的代称)曾问新到的和尚:“曾到此间?”和尚说:“曾到。”赵州说:“吃茶去。”又问另一个和尚,和尚说:“不曾到。”赵州说:“吃茶去。”院主听到后问:“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,不曾到也云吃茶去?”赵州呼院主,院主应诺。赵州说“吃茶去。”赵州均以“吃茶去”一句来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。

而前全国政协副主席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,曾有诗云“七碗爱至味,一壶得真趣。空持千百偈,不如吃茶去。”就是用了“赵州茶”的典故,而佛教文化紫砂壶品牌“真趣禅砂”的名字即取自朴老的这首诗。

2、禅茶一味

古人借茶修道,今人品茶养性。茶中有禅,禅借茶悟。一水一杯,散淡轻松自我;一叶一芽,宁静和谐自他。禅的意蕴,对紫砂的影响至深。

3、曼生壶

紫砂壶,从陈曼生开始,才跟文人、文化搭上边,而不再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。陈曼生,清代篆刻家。曾任溧阳知县、江南海防同知。工诗文、书画,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。他本身就是一位居士,斋号“阿曼陀室”。曼生壶上镌刻的铭文中,有不少跟佛教文化有关。比如“笠荫暍,茶去渴。是一是二,我佛无说。”这样的句子就很有禅机。

4、世界佛教论坛

2009年,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无锡灵山大佛隆重召开,其指定礼品就是一把紫砂壶。上书“众缘和合”四字,非常符合论坛的精神。

5、真趣禅砂

虽然吕俊杰、葛军、范泽锋等当代紫砂艺人都创作过佛教题材的紫砂壶,但毕竟都只是“友情客串”,他们别的题材的作品更多。而且对于浩如烟海的佛教文化,紫砂艺人们也大多是雾里看花、力不从心。

2011年,中国第一个纯佛教题材的紫砂品牌“真趣禅砂”终于问世,她致力于开发佛教文化紫砂壶,是中国佛教紫砂礼品壶的领先品牌。中国佛教协会两位副会长,重庆、天津、河北、福建等省级佛协的会长,都对“真趣禅砂”以紫砂为媒弘扬佛教文化的理念表示了赞同,并慷慨挥毫赐字。

目前,“真趣禅砂”已经推出了三大系列(佛法、禅趣、道场)数十款紫砂壶作品,如:四谛壶、十二因缘壶、无碍壶、无常壶、无为壶、无我壶、无住壶、悟道壶、我愿壶、通戒壶、离相壶、见性壶、缘起壶、知止壶、自在壶、真趣壶、植种壶、心经壶、弥陀壶、静观壶、一花壶、一昧壶等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• 真趣禅砂

微信绑定| ( 苏ICP备12012781号 )     

返回顶部